花椒产业信息网
当前位置: 首页 » 资讯 » 行业动态 » 正文

东川区创新“五好”示范机制 “红色引擎”赋能乡村振兴

放大字体  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:2023-06-27   来源:昆明日报   浏览次数:21
资讯简介:盛夏时节,东川区小江干热河谷热气腾腾,头戴草帽、穿着清凉的农户李顺华正忙着装箱打包。由于水分充足、口感香甜的清河西瓜深受欢迎,上市一周,李顺华就卖了20吨西瓜。有收购商特意从会泽、巧家赶过来购买,有些提前1个月就已预订
      盛夏时节,东川区小江干热河谷热气腾腾,头戴草帽、穿着清凉的农户李顺华正忙着装箱打包。由于水分充足、口感香甜的清河西瓜深受欢迎,上市一周,李顺华就卖了20吨西瓜。有收购商特意从会泽、巧家赶过来购买,有些提前1个月就已预订。
 
  在当地党支部的带领下,西瓜产业慢慢发展起来,带动当地农户增收。“清河西瓜”作为特色农产品,在义乌“2023中国国际电子商务博览会”上被推介。
 
  樱桃、西瓜、枇杷,季季有水果上市;大蒜、辣椒、番茄,月月畅销省内外。近年来,东川区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新路径,以好班子、好规划、好产业、好环境、好机制的“五好”领航,把党的建设贯穿到乡村振兴各领域、各环节,聚力把党建引领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发展效能,让群众增收的路越走越顺、乡村振兴的蓝图越来越具象。
 
  好班子把牢正确航向
 
  头雁领航,强雁紧随,弱雁振翅,群雁起跃,雁阵齐飞。
 
  当前,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东川区重要工作之一。东川区成立由区委书记、区长任“双组长”的巩固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领导小组,建立区委常委、乡科级干部挂镇包村制度,9名区委常委分别挂联乡镇乡村振兴工作,90余名科级干部全覆盖挂联村(社区),有效夯实“三级书记”抓乡村振兴的政治责任。
 
  “驻村就是要住进大伙心窝。”日记本上,东川区碧谷街道李子沟村驻村第一书记杨振南写下这句话。
 
  来到李子沟后,他就和驻村队员忙活起来。由于马铃薯种性退化,他多次找到科技特派团,邀请专家进行品种改良与试验,带领村民到实验田观摩学习。在打造“鹅名堂”时,他积极争取专项资金,解决了产业发展中的困难。
 
  东川区结合镇村换届“回头看”和镇村届中分析研判行动,推荐4名乡镇党委书记任副处级干部,乡镇领导班子中35岁以下的干部达27.08%,乡镇熟悉“三农”工作干部比例提高到75.3%;培育“头雁支部”15个、“强雁支部”20个,提振“弱雁支部”9个,争创“云岭先锋红旗党支部”1个、“春城先锋示范党支部”13个,示范引领带动一批好班子;向133个村(社区)选派驻村工作队员423名,任命乡镇队长9名、第一书记133名;定期组织教育培训,将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纳入各乡镇党校专题培训,开展“东川雁阵”论坛4期,提升基层干部抓乡村振兴能力水平。
 
  好规划绘就精准路线
 
  站于一方红土之上,挥笔描摹未来之景。
 
  东川区制定《东川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方案》和重点任务清单,清单化、项目化推动工作部署落地落实;将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作为2023年“东川雁阵”品牌重点任务,建立小江干热河谷特色农业产业园党委等12个重点产业链党委,推动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建设。
 
  东川区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,制定《东川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区镇村三级规划编制工作实施方案》《东川区“干部回乡规划乡村振兴行动”实施方案》,高质量完成71个村“多规合一”实用性村庄规划及重点自然村修建性详细规划,获评市级优秀综合调研报告3个、优秀专项调研报告1个;聚焦“产业项目攻坚年”,构建“1+N”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体系,着力打造10亿级小江干热河谷特色农业产业园,配套建设养殖产业园、中药材产业园、“一县一业”花椒产业园、果蔬产业园、优质大蒜产业园、“东川大洋芋”产业园六大产业园,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体系建设。
 
  好产业点燃动力引擎
 
  脱皮装袋后,一车车大蒜将运往省外。碧谷街道大蒜丰收已有10余个年头。
 
  种植大户庞丽家从父辈就开始种植大蒜,到她这一辈,种植面积已扩大到100亩。随着种植技术的提高,亩产量从400公斤增加到1400公斤,家里的收入也在年年增加。她说,有的村民在种了10多年大蒜后,“变身”收购商,遇到价格好的年份,一年能挣10多万元。
 
  “一县一业”“一镇一特”“一村一品”联动互促。
 
  东川区因地制宜规划全区149个村(社区)产业发展,大力打造“鹅名堂”“紫铜东蒜”等一批优质农特产品,“东川四季”农特产品品牌效应初显,“东川面条”“东川大洋芋”荣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。
 
  东川区争取集体经济强村项目100个、资金5450万元,撬动资金1.3亿元,村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以上的村(社区)76个(占51.35%)、50万元以上的10个;整合国家科技特派团和省农科院科技帮扶力量,实施三年服务计划,引进农业新品种62个、新技术3项,解决关键技术难题2个,制定产业技术规范2项。
 
  同时,东川区完善“双绑一联合”利益联结机制,全区90户新型经营主体与22837户农户建立利益联结关系,辐射带动16428户农户增收;投入涉农整合资金2.4亿元,储备推进71个农业产业发展项目;打造花椒示范基地5个,完成花椒提质增效1.5万亩;创建专家大院1个、科技小院3个,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基地112亩,研发番茄新品种3个。  
 
  好环境助力换挡提速
 
  傍晚时分,凉风习习,东川区乌龙镇园子村的10余名村民席地而坐,围绕核桃种植、垃圾分类、美丽乡村建设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。
 
  “乡村振兴不能让干部唱独角戏,咱老百姓必须当主角。”“这样的纳凉板凳会让大伙儿的心都聚拢起来,让乡村变美变富。”……对于这种独特的谈心形式,村民满脸笑容。
 
  乡村兴不兴,关键在文明。园子村充分运用村规民约、三讲三评、文化宣传、模范评选等各种载体,以“法治、自治、德治”三级治理工作思路,修订完善村规民约,规范红白喜事操办,力戒大操大办、铺张浪费,培养村民遵德守礼的习惯,并内化为自觉的行为准则。
 
  东川区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,强化乡村治理“三治融合”,在易地搬迁社区大力开展“三讲两比”“五星家庭”评选表彰活动,评选出“五星家庭”1605户、文明家庭92户、最美家庭23户、十星级文明户290户。其中,1户家庭获省级“文明家庭”称号,5人获得“昆明好人”称号。
 
  前不久,一个好消息从东川区汤丹镇传来,位于达朵村的现代农业产业园(孵化基地)建成并投入使用。园内配置现代化大棚30亩、普通大棚30亩,番茄、辣椒、西瓜、甜瓜等试验示范品种已陆续进入成熟采收期。产业园建成投用,除了完善硬件设施外,还对土壤进行改良,将为东川区现代农业产业提供技术支撑、技术服务和现场观摩场地,提高农业产业科技种植水平。
 
  东川区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孵化基地建设,发展设施农业1000亩,建成小江沿线光伏提水工程12个,扩建现代化大棚25亩,改造水肥一体化设施80亩;推行农村“三变”改革,盘活迁出地耕地、林地、宅基地“三块地”47.9万亩;推进市场主体倍增计划,培育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、省级龙头企业5家、市级龙头企业10家、区级龙头企业20家。
 
  东川区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,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,推进“四好农村路”建设,实施厕所革命,新建公厕14座、户厕6245座,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、生活污水处理等9个项目;推进绿美乡村建设,今年创建省级绿美乡镇1个,以及省级绿美乡村2个、市级绿美乡村102个。
 
  好机制保障行稳致远
 
  汤丹镇中河村沙滩上创造出的“垦荒”奇迹,就是在“院坝会”中孕育出的。
 
  中河村党支部抢抓发展机遇,以“三变”改革为契机,广泛发动村民拿出“薄田瘦地”参与“三变”改革,经过多轮“火塘会”“院坝会”,终于做通了村民的思想工作。102户村民自愿拿出名下的50余亩撂荒田入股参与改革。中河村党员、干部带头签字入股,把有限的“口粮田”交由村集体公司运营。
 
  资源变资产、村民变股民,中河村300余名村民在“签字画押”后,一夜之间便多了一个身份——股民。“土地流转后,除每亩获得400元地租外,每亩预计年分红有1000余元。公司种植、管理这片土地每年用工近700个工时,每个工时每天平均支付100元,有效帮助村里部分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。”村民阮天福笑着说。
 
  东川区结合各村(社区)实际,以村民小组、自然村或网格划分走访入户责任片区,由挂村领导、村干部、驻村队员经常走村入户开展民情恳谈、民情民意收集,为民办事;推行“院坝会”“火塘会”等行之有效的做法,结合“三会一课”等组织生活,组织村干部开展集中联系走访工作,及时发现问题、化解矛盾纠纷、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。
 
  东川区实施村级事务“阳光工程”,修订完善村级小微权力清单,170个村(社区)全覆盖建立村情台账,全面推行“四议两公开”、“三务公开”、村级财务收支联审联签等制度,形成村级监督合力;创新“东川雁阵”网格化管理服务工作机制,优化设置“微网格、微管理、微服务”三微网格,常态化开展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实践活动,建立1名党员联系10户群众的“微网格”管理机制,建设四级网格1138个、五级网格3792个、微网格1981个,延伸基层治理触角,实现服务群众“零距离”。
 
 
[ 资讯搜索 ]  [ 加入收藏 ]  [ 告诉好友 ]  [ 打印本文 ]  [ 违规举报 ]  [ 关闭窗口 ]

免责声明:
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、企业机构、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,仅供参考。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、观点保持中立,不对内容的准确性、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。如果有侵权等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。






 
 
0条 [查看全部]  相关评论

 
推荐图文
新华指数|花椒市场活跃度持续提升,部分批发商囤货情绪较强 新华指数|二月下旬花椒市场热度继续回暖,市场下游需求仍以火锅企业为主
我市开启花椒产业“大摸底” 新华指数|春节过后花椒市场补货意愿强烈,多地花椒价格呈现“花椒红”
推荐资讯
点击排行
最新资讯
首页|找订单|找工厂|市场行情|供应市场|行业资讯|网站地图|联系我们|支付方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