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居武陵山区的土家人喜麻好辣,常进山采摘野生花椒用于调味。曾经掣肘于石头缝“刨生活”的德江县稳坪镇金庄村人,如今正依靠这股“麻味儿”改变贫苦命运,书写崭新的幸福篇章。
2014年,金庄村支两委在稳坪镇党委政府的带领下,通过反复调研论证,提出“花椒+扶贫”的稳坪发展模式,并组织镇、村干部和群众代表50多人到贞丰县北盘江镇考察学习花椒“顶坛模式”。
“我们主要致力于一二三产融合发展,延长产业链条,增加群众收入。”金庄村党支部书记张辉说,园区探索出“公司+合作社+农户”“大户+村支两委+农户”等组织方式,积极引导群众以土地入股、资金入股、园区务工等方式参与发展花椒产业,让农户在产业发展中得到实惠。
德江万进花椒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冯万芬是园区产业带头人之一,坚毅顽强的她如花椒一般扎根在石漠化区域,把石旮旯穿上“绿衣服”,把农产品变成商品,助推乡亲摆脱绝对贫困,诠释着山里女人的坚韧。
“我们注册了‘稳坪花椒’‘一品傩椒’‘黔傩椒’‘椒孃孃’等系列商标。”冯万芬介绍,2015年以来,合作社先后取得特种林业种子生产许可证、农资经营许可证、航空无人机植保经营许可证、花椒食品生产许可证,为花椒产业发展壮大注入强劲动力。
“现在园区几家合作社每年可带动3万以上人次就业,发放劳务费240万元。”张辉说,群众“钱袋子”更鼓了,村集体经济累积超30万元,实现了从无到有再到强的转变,花椒已成为金庄村以及全镇产业振兴的主要经济作物。
“花椒兼具食药功能,要将其经济价值最大化,仅靠卖干花椒还远远不够。”通过9年的花椒种植,冯万芬总结出,光靠自己单打独斗烘干花椒卖出的传统模式相对粗放,合作社、农户、村集体等利益联结方收益都不尽人意。
“必须走品牌化标准化道路,让花椒实现从量变到质变。”这两年,通过“走出去和请进来”的方式,冯万芬与科研团队合作,组建自己的人才团队,成功申报获批为“贵州省花椒标准化种植人才基地”。
此外,她还与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合作开展黔椒1至4号品种选育。实现花椒育苗、假植、定植、管理、采收、加工、销售全过程,品种适应德江区域环境的高产示范成功栽培。
为推动花椒产业高质量发展,德江县派出技术专家曹永直,在园区发挥资源优势,主导牵头完成椒旅一体化规划和系列科技项目申报,完成第十批国家花椒标准化示范区创建和验收,制订花椒七项市级地方标准发布。
在技术专家的努力下,金庄村成功申办地理标识产品资质,核心花椒基地实现有机认证。基地严格按生态环保要求生产,确保产品绿色环保,同时探索出花椒产业“抓两头带中间”的有效发展模式,企业和椒农实现“双赢”。
为达到市场运营化效果,冯万芬先后注册成立德江县万进花椒种植专业合作社、贵州酷农航空植保科技有限公司、贵州五矿缘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,实现同一法人的“公司+合作社+基地+农户”利益联结发展。
公司是花椒产业现代化发展企业,更是花椒全产业流动的农业科技。合作科技团队开展花椒品种选育、石漠化山区高产区域试验、无人机施肥喷药减工降本探索、产品检测及品质指标评价、下游产品研发等全产业链发展工作。
时光不语,往事钩沉。经过不断努力探索,2021年,金庄村被评为第十一批全国“一村一品”示范村。2022年,金庄村成功创建“国家花椒种植标准化示范区”,年产鲜花椒825吨,干花椒165吨,总产值达750万元以上。
值得一提的是,2015年金庄村的花椒发展经验在稳坪全镇推广以来,该镇已陆续种植花椒2.4万亩,辐射带动群众1500户,户均增收8000元以上。每年产出花椒达480吨,带动群众务工就业2.6万余人次,年劳务支出200万余元。